​推普助力 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二):校地协同定方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普助振兴
日期:2025-08-28  作者: 来源:  浏览量:673


为扎实推进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2025年8月27日,郑州工商学院推普助力 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赴辉县市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校地对接定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践使命,为乡村语言文化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当日上午,团队首先前往辉县市百泉镇政府,与镇政府相关领导负责人及东店乡、西店乡负责人召开工作碰头会。会上,带队教师郭强详细介绍了此次活动的核心目标、主要内容与预期成效,重点围绕后续推普宣传、语言培训、文化服务等项目的落地细节与各方展开深入交流。双方就活动行程优化、资源对接保障、后期成果转化等议题达成共识,明确将以乡镇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精准设计推普活动形式,确保推普工作既“接地气”又“见实效”,为乡村振兴筑牢语言沟通基础。

下午,团队一行转场至辉县市文化馆,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通话推广”融合实践活动。辉县市文化馆李申虎馆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了解辉县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并围绕“如何用标准普通话讲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与工作人员展开专题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标准的国家通用语言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的重要载体,需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特点,提炼通俗化、生动化的讲解语言,让更多人听懂、爱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思栋现场示范剪纸技艺,从折纸手法到剪刻技巧,手把手指导团队成员学习剪纸创作。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同时,主动以普通话向馆内及场外参观群众讲解剪纸技艺的步骤与寓意,将普通话推广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全过程。

此次系列活动,不仅为郑州工商学院推普助力 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后续工作明确了方向,更探索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普通话推广”的新路径。接下来团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文化融合,以更贴近乡村、贴近群众的方式开展推普工作,助力乡村语言环境优化与传统文化传承,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撰稿:郭强 审稿: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