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基本知识:4.3.3 社会实践 
日期:2023-02-06  作者:艺术学院 来源:  浏览量:359

—基本要求— 

    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

—内涵解读—

1.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等有组织的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平台,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成立相应组织,制定计划,出台措施,策划活动,认真开展社会实践。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培养方案,规定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考核方法,确保效果。

3.主要考察:

(1)社会实践在教学计划中的内容、学时、学分等分配情况;

(2)学校对于社会实践教学的制度保障状况,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指导,改革方法;

(3)社会实践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更新和改革情况;

(4)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5)管理模式和考核方法;

(6)社会实践的效果(完成教学计划和实践大纲要求的情况,以及培养成效)。

4.社会实践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本、专科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开展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两周,要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同时,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师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高校干部教师参加、指导社会实践。此外,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每个学校、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并定期评选、表彰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和优秀基地。